NEWS
时间:2021-08-14 15:45:30 来源: 作者: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内容来看,《意见》是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即车辆公告管理)相关相通的。
业内普遍认为,《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或有效减少消费者的相关顾虑。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意见》的出台对智能网联汽车起到一个规范作用,能够帮助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走向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实际上,近来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规范政策接连出炉,在《意见》出台之前,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2021)”)。
准入新规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数据安全再成重点
《意见》从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数据安全方面,《意见》提出,一是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汽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二是要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台账,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三是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四是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境内存储,向境外提供数据应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在网络安全方面要求企业应当建立汽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具备保障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组件和功能免受网络威胁的技术措施等。
实际上,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包含汽车的属性,同时也包含智能终端、储能设施等属性,需采集到的信息面也更广;例如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会时刻采集车辆经过路段的路面信息、车流情况、周边环境信息等,甚至是地理测绘信息,极有可能涉及敏感内容;同时也会获悉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等驾驶数据信息。张翔认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逐渐普及,数据的重要性和安全问题凸显,加强数据管理也极为迫切。”
除了数据安全之外,《意见》也着重强调了软件远程升级(OTA)的管理,对从强化企业管理能力、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等两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强调未经审批,不得通过在线等软件升级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张翔分析称,“在软件远程升级的过程需要让用户提前知情,了解升级的目的、内容和时长;《意见》进一步加强软件升级管理,增强功能安全性,避免软件升级引发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意见》也对加强产品管理作出了规定,例如企业生产具有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应具有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和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业内认为近年国内外都曾出现有自动驾驶功能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张翔认为,明确告知车主的车辆功能信息,自动驾驶的性能和限制条件、功能激活等方法,或有效降低自动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道路测试规范再完善,智能网联离商业化再近一步
如果说《意见》对智能网联汽车从准入规则、管理上进行了硬性要求,进一步强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规范性;那《管理规范》(2021)则是标志着智能网联不再只是停留在路测阶段,而是开始进入应用阶段。
与2018年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相比,《管理规范》(2021)首次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规范,同时也有几方面重要的改变,一是提出扩展测试示范道路和区域,允许智能网联汽车在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城市道路和区域开展道路测试活动;其次测试车辆范围增加了专用作业车,以满足无人清扫车等的使用需求;第三是对测试示范主体增加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能力要求;第四是完善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通用检测项目,推动实现测试项目和标准规范的统一;第五是对道路测试异地互认进行了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设16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开放3500多公里测试道路,发放700余张测试牌照,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业内认为,《管理规范》(2021)增加了示范应用,加强了道路测试的效力,使得测试项目和标准规范更加统一,更有利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的发展。
“很多行业标准是需要规范的。”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数字化用户体验总监裴林认为,“技术是一个基础支撑,但当智能网联技术装配到车辆上的时候,一定会面临很多现实因素;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让可商用的应用场景尽快落地,从而推动行业向前发展,也能够有效规避商业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发展阶段
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重要方向之一,也正处于加速变化和迭代的关键阶段;iResearch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呈现连续上涨趋势,2020年产业规模增长到了2556亿元,同比增长54.3%。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也是车企在加速智能网联布局。日前,上汽集团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云计算、智能网联等领域;上汽奥迪与阿里云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内容涵盖全域营销、车联网、数字生态、智慧物流建设等领域。除此之外,威马汽车和百度合作,吉利和博世合作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网联布局方面,车企的合作伙伴重心倾向于上下游供应链玩家和科技公司;此前车企之间也有过合作,奔驰和宝马曾尝试合作开发L4级自动驾驶汽车,但最终因疫情等因素合作戛然而止。在张翔看来,目前只有少数车企是自己布局智能网联,大部分是和供应链企业合作,思路是未来车企把控设计技术路线,供应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与供应链企业合作车企能够拓展核心资源。
裴林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车企会考虑到如何更好地进行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以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体验;与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可以帮助车企更好地优化体验,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他进一步表示,未来汽车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会拓展到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服务;目前很多车企的定位是做未来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这个定位已经把车辆作为未来一种移动出行的载体。
实际上,这也意味着汽车市场的下半场竞争不再单单是汽车硬件的比拼,智能网联等软件将成为新的竞争点。平安证券认为软件定义汽车也正在成为发展的趋势,操作系统是“软件定义”的基础和灵魂,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智能汽车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软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重新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并且能够连接很多互联网的生态。总体上来讲,汽车硬件依然很重要,但软件也会越来越重要,它会承载很多与用户体验相关的事情。”裴林表示,“未来车企更重要的关注点是如何更好地进行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如何提升车企自身的软件研发能力,现阶段也就要求车企在车载系统方面加大投入。”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超3500亿元;政策供给叠加技术发展,业内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华西证券研报分析称,当前国内政策推动+产业链日益成熟,驱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车联网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规模预计也将呈现连续增长趋势,到2026年,预计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58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