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20-08-13 13:40:22 来源: 作者:
56万欠款,成了压死力帆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8月6日晚,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接盘者,力帆股份将被宣告破产、面临退市风险。
汽车圈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车市下行的趋势从2018年开始一直蔓延至今,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不少车企在这一轮洗牌中纷纷被淘汰出局。有的直接选择退市,有的选择代工生产苟且存活,有的濒临破产......这一次,轮到了力帆汽车。
力帆股份公告称,其拖欠嘉利建桥56.3万元货款,截至目前已逾期未付款。即使以发稿当天的股价计算,力帆股份的总市值也达到了60.96亿元,但却已经到了还不起56万元债务的地步,昔日意气风发的尹明善,此时心情之沉重可想而知。
作为中国首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力帆连续多年位居重庆市汽摩行业前列,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乘用车业务连年下滑。今年上半年,力帆燃油乘用车销量978辆,新能源车销量549辆,同比分别下滑95.29%和56.32%。
销量不堪,盈利更加如此。截至今年一季末,力帆股份总资产182.93亿元,总负债157.19亿元,负债率高达85.93%。在汽车业务这一块,力帆汽车基本上已经丧失了竞争力,这样的体量不足以支撑其苟延残喘。
力帆是众多边缘化车企的缩影
宣布破产的车企,力帆汽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和此前曾经宣布破产的车企一样,力帆当初也有过光辉岁月。毕竟,伊明善老爷子对市场风口的把握相当准确,玩过足球,也涉足汽车行业,但除了早期的摩托车业务能有较大收益外,其他业务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2003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数量屈指可数,此时转战汽车领域的力帆汽车可谓踩着热点造车。自主品牌的成长之路离不开“模仿”二字,力帆330凭借与“mini同款”的外观也曾火爆一时,力帆第一辆轿车520正式上市后,在小型车市场曾占据一定的地位。
只是在后来,力帆汽车始终没有走回正途开始自主研发,没有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时至今日,力帆全车系没有一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只有寥寥无几的几辆新能源车在售,并且毫无竞争力。
资料显示,2015年力帆共有2395辆新能源车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始终要回归产品本身,缺乏好产品的力帆汽车自“骗补”事件后,生存状态自然每况愈下,进入连年亏损的恶循环,开始了变卖家产抵债的日子。
力帆董事长尹明善曾说过:“力帆造汽车是知难而进,但也不是莽汉,我们的策略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如今看来,除了第一句之外,其他的都实现了。
“烫手山芋”谁来接手?
所以,力帆的破产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力帆这各类债务达到了近30亿元人民币,造车新势力来接盘几乎被排除掉,因为他们的资金本来也不充裕。
到底会是哪位接手呢?网传呼声最高的非吉利莫属,虽然吉利方面一直在否定。
有消息指出,吉利成为最有可能的那位救世主。按照传闻所说的收购条件,力帆股份今后只保留摩托车业务,这对力帆的“重生”有着极大的作用。上市公司壳资源、生产资质、金融牌照、土地都将由吉利接手,对于一向喜欢“买买买”的吉利来说,还是有着不少的好处。
吉利一早计划回归A股在科创板上市,力帆股份上市公司身份,可以为其在A股上融到更多的资金。另外,力帆还拥有业内稀缺的金融牌照,这对于吉利出行板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至于基地和工厂,在整体汽车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是值得商榷的关键所在。
钟述
在受疫情影响而加速的行业洗牌潮下,自主品牌车企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弱肉强食的现象变得尤为明显。但同时,市场淘汰的机制是非常公平的,品牌影响力低下,缺乏核心技术,没有足够资本支撑的车企,都将纷纷倒下。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下,谁又会是下一个?